李雪健何以“封神” 李雪健
作者:chunzhi 发布时间:2023-11-10精准的表演体现人物神韵
中国艺术精神讲究“神韵”,艺术的传神在于创作者向创作对象不断地深入,把握神似高于形似的准确。如何表现人物的神韵?最好的表演就是“准”。
一般情况下,通过化妆造型和肢体模仿甚至体验生活等达到“形似”,有了清晰的动作和细节设计,人物能活起来,观众能觉得“像”,但还不一定“准”。特别是虚构角色,没有现实范本,要让观众感觉表演得“像”,就更要演员精准的表现,才能达到“神似”。
作为演员,李雪健的外形并不出众,这反而给他饰演人物有了很多可塑空间。他准备角色除了设计细节,更重要的是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为什么要这么做,其根源在哪里,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等;表现角色的时候,再提炼典型,他特别注重用眼神和手势,一场戏他要酝酿很多种方案,力求“多用生活中常见的,少用舞台、银幕上常见的”。人物活起来又恰如其分,角色才能有顽强的生命力。
《封神》中西伯侯在奔赴朝歌的路上恰遇雷震子的降临,这段戏台词和行动都不复杂,李雪健处理得很简洁但很有力量。西伯侯姬昌脱下自己的斗篷包裹住这个长相奇特的婴儿,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对小生命的慈悲和温柔;当杨戬和哪吒想夺取襁褓中的雷震子时,西伯侯又端坐岩石上,眼神中显露王者的不容置疑,坚定地保护着怀中的小生命。这短短的两分钟是西伯侯姬昌的第二次出场,李雪健就是用简洁而精准的眼神与姿态传达人物的慈悲和坚毅的气韵。同场扮演杨戬的年轻演员此沙在《封神》纪录片里也特别提到:拍这场戏时,李雪健进入角色状态后端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此沙看到了李雪健的一个眼神,“就瞬间汗毛直立,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的气场”。
无论李雪健在作品中戏份多少,哪怕是一个反应镜头,他始终在人物的状态。《流浪地球2》中,李雪健扮演的周喆直有一个不到一分钟的坐着鼓掌的反应镜头,他眼神、微表情结合手势、姿态表现了六、七种情绪,科幻片里的国家领导人气度不凡、情感复杂而有深度。
《封神》中西伯侯狱中的重场戏,与纣王对峙,得知误食了自己长子伯邑考做成的肉饼,意外地先故作镇静,轻蔑地让纣王也尝尝,突然怒睁双目、直视镜头、嘶喊着拼尽全力扑向纣王,后扑倒在地,呕吐痛哭不止。这一小段又只有不到两分钟,台词不多,动作调度也不复杂,但人物爆发出的生命能量极强,让观众隔着银幕也感受到人物扑面而来、令人窒息的悲痛。
李雪健因鼻咽病痛问题而影响发音,声音低沉,吐字也不够清晰。不仅是《封神》,在之前很多作品中都被观众/网友质疑过:“难道就不能给李雪健老师找个配音吗?“这次《封神》,西伯侯的台词又被网友议论。这是不是会影响到表演呢?
然而,表演本身是一个整体,优秀的台词是表演难以分割的部分,台词的重音、停顿、用气,和演员自身对人物这一刻的情绪设计息息相关,表演是当下的、瞬间的、一气呵成的,哪怕后期再一字一句地模仿,终究是割裂的。李雪健非常了解他的“小毛边儿”,但却善于和恰当地运用他低沉而喑哑的声音,与整个表演浑然一体。当然,在导演乌尔善那里,哪怕台词有明显的瑕疵,同为艺术创作者,导演选择尊重演员。
事实证明,尽管台词略不够清晰,但观众也许已逐渐接受这个情况,就像接受其他演员的外在特征一样,对欣赏表演没有过多的影响。很多普通观众在笔者采访时都表示:开始一两句话可能觉得有些奇怪,但后来看进去了,被李雪健的表演打动,反而忽略了发声的问题。
角色的魅力也许是演员鲜明的形体和语言,但究其根本在于感染力。如果一个演员塑造的角色让观众相信,被感染,被折服,那么演员的身材、长相、发音都可以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