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倒计时1周年 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周年
作者:chunzhi 发布时间:2021-02-04观测资料有限,就建设足够精密的观测网络。以冬奥赛场为核心,气象部门在北京城区、延庆和崇礼及周边建设各种现代立体探测设施441套,实现了“超精细复杂山地+超大城市一体、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综合监测。刘燕辉称,这套观测网络在冬奥会历届赛事中堪称最为稠密。
预报存在困难,就钻研愈加精准的预报体系。气象部门聚焦“分钟级、百米级”精准预报要求,建成京津冀区域500米分辨率、冬奥山地赛场核心区域100米分辨率、逐10分钟快速更新的“睿图”数值预报模式体系,研发从短时临近(0至1小时)到延伸期(30天)的无缝隙精细化网格预报产品,人工智能技术在冬奥核心区风力预报中发挥作用。
服务需求严苛,就打造千锤百炼的服务团队与高效精细的服务系统。52人组成的冬奥气象服务核心团队,自2017年冬季起,连续四年在赛区开展实地训练。赛场冬训、出国培训、英语培训、赛事观摩……团队在培训中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冬奥气象综合可视化系统、多维度气象预报预警系统、现场气象服务系统、中国天气网冬奥气象服务网站、雪务专项气象预报预测系统等已经完成试用版建设,并在前期多项赛事保障中应用。此外,专用信息网络、视频会商系统、高性能计算资源均已准备到位。
针对赛事气象条件各项需求,冬奥气象服务团队开展专题研究。大到赛事日程有哪些气象风险、赛场“挡风墙”如何建设,小到具体赛事的风速“阈值”如何界定,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对此,北京城市气象研究院副院长陈明轩充满信心:“我将带领冬奥气象科研团队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用丰硕成果为冬奥气象服务保障提供最好科技支撑。”
瞄准好成绩:面向未来交出满意答卷
如今,冬奥观测网络建设完备,预报技术长足进步,服务团队锤炼成型。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准备就绪。在即将到来的“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中,气象服务将迎来实战考验。
这将是最好的调整优化机会。刘燕辉表示,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各个环节将通过“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实战得到有力检验,有助于有机衔接各个系统,完善业务流程,制定应急措施,提升预报服务能力,最终做到系统建设到位、业务技术到位、人员队伍到位。
一家之力,终归有限,博采众长,方能成就精彩。前期投入运行的“智慧冬奥2022天气预报示范计划”也将在此次赛事中得到实践演练。在这项示范计划中,来自气象部门、科研院所、大学和企业的22家单位在冬奥天气预报“大舞台”上同台竞技,取长补短,合力满足冬奥预报服务需求。
来自山西省气象局的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团队成员邱贵强对此次赛事充满期待:“我们将抓住最后一次练兵机会,摩拳擦掌,期待2022年能够把最完美的气象服务答卷写在海陀山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