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90亿却要注销的医院是谁的? 亚洲最大肿瘤医院分院
作者:chunzhi 发布时间:2023-08-16今年7月,据中新网报道,中新财经接到举报称,中冶吉信和其大股东康和信疑似为“假国企”。信息显示,中冶吉信于2019年9月成立,股东包括:康和信(大连市)健康医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康和信),持股99。58%;中国中冶全资子公司中冶国际,持股0。42%。康和信股权穿透信息显示,吉林信托100%持股康和信,吉林信托的实际控制人是吉林省财政厅。因此,如果从工商信息的表面看,康和信、中冶吉信属于国有企业吉林信托的子公司、孙公司。
但据中新财经报道,在吉林信托官网披露的组织架构中并未找到康和信这一子公司;在吉林信托公布的2022年度报告中,也没有找到康和信的名字。此外,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等平台查询,康和信2020、2021和2022企业年报显示,其连续3年的社保参保人员都是0人。
名称变更不断
此外,据21世纪经济报信息显示,河北医院的名称曾多次发生变化,最初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院”,之后改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河北省卫健委批复的名字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而在民政系统登记的名字为“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根据2022年2月发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规范公立医院分院区管理的通知》,分院区名称由主院区第一名称、识别名称和通用名称依次组成。原则上,分院区通用名称为院区、分院;识别名称为地名、方位名、顺序名或者其他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名称。
另据中新网报道,河北医院共同设置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冶吉信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院”更名为“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一事向河北省卫健委出具承诺书。承诺书显示:我院明确知道《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医疗机构名称管理中关于识别名称和通用名称的具体规定。今后,如果发生由于国家卫生健康委规范医疗机构名称管理的原因,被行政许可监督机关责令改正的情形,保证届时将按规定使用医院名称并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在接到行政许可监督机关书面通知后的10日内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提出相应的变更申请,逾期自愿接受河北省卫健委依照《行政许可法》第七十条规定作出的行政处理。
2023年4月,据河北日报报道,河北医院项目3号综合住院楼主体结构封顶,然而在2023年8月临近项目验收之际,该院却忽然宣布注销。援引中新财经报道,北京市高默克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宗海潮表示,法律上,申请注销登记意味着原开办单位(股东)想要终止该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法律主体资格,有可能是注销不开了,也可能是换一种开法,具体要看投资人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决策。这也间接证明了该项目设立、审批、投资、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无法简单调整完善,只能采取注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