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护长江水 同绘新答卷 共护长江水
作者:chunzhi 发布时间:2023-08-18长期以来,长江沿岸重化工业高密度布局。以往一些地方担心整治力度过大,短期内会影响财政收入,低质低效的污染企业总是关关停停。
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王荣飞: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长江生态环境的问题,根子上是发展方式、发展理念的问题。必须坚决扭转“以环境换增长”的认识偏差,破旧立新,腾出发展空间。
在严格的环保要求倒逼之下,各地重新梳理产业链,培育新动能。岸线仅有25。8公里的常州段,曾经集聚了120多家化工企业,经过四次集中整治后,低端化工企业全部退出,腾退的空间留给了绿地和新兴产业。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甚至吸引了对空气质量要求苛刻的碳纤维企业前来落户,滨江布局焕然一新。
江苏省常州市滨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姜浩:深绿色的就是复绿的生态空间,浅绿色是新材料的企业,占地面积已经明显增大了。工业产值不降反升,两年跨了两个百亿的台阶。
如今,长江一公里范围内的落后化工产能基本淘汰,新的增长点应运而生。上游动力电池、中游“电子级磷酸”、下游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崛起。长江沿线形成3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800多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30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2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98万亿元,同比增长3。0%,占全国比重提高到46。5%。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贾若祥:长江流域厚植的生态优势不断转变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绿色发展新动能澎湃而出,实现了生态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互促共进,为高起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