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 开启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
作者:chunzhi 发布时间:2017-10-10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开启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
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开启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10日宣布,“中国天眼”发现2颗新脉冲星,距离地球分别约4100光年和1。6万光年。这是我国射电望远镜首次发现脉冲星,距“天眼之父”南仁东病逝不到1个月。“中国天眼”有望开启中国射电天文学10年至20年“黄金期”。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0日在北京宣布,“中国天眼”已探测到超过20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脉冲星通过系统认证。
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开启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
“中国天眼”全称为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这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自2016年9月25日进入试运行以来,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
FAST工程副总工程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说,搜索和发现射电脉冲星是FAST核心科学目标。脉冲星是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因发射周期性脉冲信号而得名。脉冲星具有在地面实验室无法实现的极端物理性质,是理想的天体物理实验室。
银河系中有大量脉冲星,但由于其信号暗弱,易被人造电磁干扰淹没,目前人类只观测到一小部分。中国望远镜此前从未发现过新的脉冲星,FAST实现了“零的突破”。李菂说,FAST早期科学中心进行数据处理以后,再通过国际合作,例如利用澳大利亚64米Parkes望远镜进行后随观测认证。
国家天文台当日在新闻发布会上主要发布了两颗发现于南天银道面的脉冲星。其中一颗编号J1859—0131,又名“FP1—FAST pulsar #1”,自转周期为1。83秒,估算距离地球1。6万光年;另一颗编号J1931—01,又名“FP2”,自转周期0。59秒,估算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
据央视新闻早前报道:中国天眼之父放弃高薪回国,一年工资等于国外一天
北京时间9月15日23点23分,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南仁东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2岁。此前的23年时间里,他从壮年走到暮年,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这一次,我们走近他执着的一生,缅怀南老,致敬科学精神!
南仁东的名字,与FAST密不可分。
洪亮的嗓音,如今变得嘶哑,曾跑遍大山的双腿也不再矫健。72岁的南仁东,把仿佛挥洒不完的精力留给了“中国天眼”——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某种程度上,他成就了FAST,FAST也成就了他。
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开启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
▲南仁东
他,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1945年出生的南仁东,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经历“文革”动乱,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后,在东北的一个无线电厂一干就是十年。改革开放后,他代表中国天文台的专家曾在国外著名大学当过客座教授,做过访问学者,还参加过十国大射电望远镜计划。
中国天眼发现脉冲星,开启中国射电天文学黄金期!
▲南仁东早年照片
这位驰骋于国际天文界的科学家,曾得到美国、日本天文界的青睐,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当时他一年的工资,只等于国外一天的工资。
他,20多年只执着于一件事
“南老师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南仁东的同事和学生们如此评价。
故事要从24年前说起。1993年,日本东京,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仁东跟同事说:“咱们也建一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