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被批玩物丧志 甘肃敦煌市委原书记被批玩物丧志
作者:chunzhi 发布时间:2021-01-02书记被批玩物丧志,甘肃敦煌市委原书记被批玩物丧志
詹顺舟,1966 年 9 月出生,1990 年 6 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 年 6 月参加工作。曾任甘肃省玉门市(县级市)市长,酒泉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政府秘书长,酒泉市副市长、玉门市委书记,酒泉市副市长、敦煌市委书记,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兼省文化博览局副局长。
2019 年 2 月 21 日,经甘肃省委批准,省纪委监委对詹顺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立案审查调查,并对其采取留置措施。8 月 13 日,经甘肃省委批准,决定给予詹顺舟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2020 年 12 月 18 日,甘肃省白银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詹顺舟犯受贿罪,受贿数额折合人民币 4780。66 万元,以及美元 52。8 万元、欧元 1 万元、港币 87 万元,数额特别巨大,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 100 万元,扣押在案的赃款赃物,判决依法没收,上缴国库。詹顺舟当庭认罪服判。
29 岁被破格提拔为副县级领导干部,36 岁被任命为酒泉玉门市市长,成为当时全省最年轻的市县长。一个本应有着大好前途的领导干部,何以步步沉沦至此?
理想"抛荒",党性不纯
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多由他人代笔,开始迷信"烧头香"
每年的夏季,正是敦煌的旅游旺季。在案发前,詹顺舟每逢此时最为忙碌,整治环境、绿化造景、培训人员、协助布展,全力备战文博会。这时,敦煌和他都会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而现在的詹顺舟,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组织赐予他的大好发展平台,脱去光鲜亮丽的"外衣",只能在牢狱中反思自省,深刻忏悔。
为什么入党?为什么从政?这是每个党员干部从一开始就应该思考并时时自省的问题。回顾詹顺舟的从政经历,他曾经也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其他党员领导干部不同的是,他努力奋斗的初衷和动机更多是为了自己的名和利,而不是党的事业和群众的利益,立志做大官而不是做大事。
1990 年,从兰州大学毕业的詹顺舟顺利参加了工作,在兰州十年,从兰州市到省直部门,基本都是从事文字材料工作。写材料是苦差事,但能锻炼人。詹顺舟认为,机关工作要想出人头地,被领导赏识,只有干别人不愿干和干不好的事才有希望。
在詹顺舟的努力下,1994 年他被提拔为省经济协作办公室副主任科员,并兼任下属协通公司董事长。后因单位没人写材料又被调回省经协机关,并于 1996 年 4 月被破格提拔为副处长。
2000 年,詹顺舟不甘心在省直机关"爬格子",希望有更大的平台,便争取到酒泉挂职。刚到酒泉一年,他主导引进落地企业几十家,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几千万元,得到酒泉市县两级领导干部的赏识和肯定,并动员他留下。
留任的詹顺舟很快于 2002 年 9 月当选为玉门市市长,成为当时全省最年轻的市县长。2006 年詹顺舟调任酒泉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2009 年,他再次回到玉门,任市委书记。詹顺舟对自己在玉门的政绩很认可:"我在玉门两进两出,当了一回市长,当了一回书记。当市长搬了一座城,新建了一座城市。当书记建了 100 万千瓦的风力发电厂,给玉门市的发展还是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的。"
2012 年 12 月,詹顺舟担任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书记。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等建设的推进,敦煌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组织把这样一副重担交给他,对其抱有极大的信任和期待。
然而随着职务晋升,本应心怀对党、对组织的感恩之情,踏踏实实、干干净净干事创业的詹顺舟,却放松了政治学习和党性修养。在"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中,其交流文章、党课讲义、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多为他人代笔,党性分析报告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剖析问题遮遮掩掩不触及思想灵魂。随着地位提升、权力增大,特别是担任酒泉市政府秘书长之后,他不再思考当官为什么、干什么,而是想着官还能当多大、当多久。在与办案人员的谈话中,詹顺舟直言不讳:"我所有的人生积累,所有的准备,所有的学习和努力,都是为了做官。"
理想信念的领地严重"抛荒",内心空虚的詹顺舟开始在封建迷信等腐朽思想中寻求精神寄托。在担任敦煌市委书记期间,每年除夕,詹顺舟都以"检查安保工作"为由,到敦煌雷音寺"烧头香";正月十五,会雷打不动地再次到雷音寺烧香、拜佛、许愿。
2015 年之后他自认为"仕途不顺",工作压力大,加之有人举报,省纪委两次找他函询,关键时刻不信组织信鬼神,詹顺舟问计于研究周易八卦的同学,同学说他"犯小人",指点他随身携带"五帝钱",佩戴观音吊坠,就能"消灾避祸"。荒谬的是,詹顺舟就是带着这两样东西进的留置点。
"没有正确的信仰作支撑,很容易在前进的征程上迷失方向和自我。"这是詹顺舟得出的血泪教训。他之所以一错再错,给自己挖了一个又一个大坑,根本原因就是放松了自身的党性修养和锤炼,没有上好思想入党这个共产党员终身必修的政治课,关键时刻动摇了理想信念根基。
立场摇摆,为官欲商
面对一次挫败和一句批评便心灰意冷,想辞官经商
理论学习不扎实,导致政治上不坚定,加上偏激的性格与自负的心态,让詹顺舟在面对顺境时居功自大,遇到一点挫折就心猿意马、怨天尤人,在大是大非面前,站不稳立场,辨不清方向,最终犯了无可挽回的错误。
在詹顺舟的蜕变过程中,有两个重要节点不能不提。第一个是在 2006 年。那年 5 月,詹顺舟由玉门市长调任酒泉市政府党组成员、秘书长,3 个月后,酒泉市举行市委常委换届,詹顺舟满心以为自己肯定能选上常委,结果却未能如愿。想要仕途上更进一步的詹顺舟对此意志消沉,怨气满腹。有朋友趁机劝他下海经商,他有些心动,但又心有不甘。于是一有时间就与私企老板接触,吃喝玩乐,灯红酒绿,就像换了个人,全然忘记了纪律规矩。
"他这个人很偏激,看待问题总是从个人出发,凭个人感觉,加上他很自负,又有很强的权力欲,所以不能客观看待组织的人事安排。"办案人员说。
第二个节点是在 2016 年 4 月,作为敦煌市委书记的詹顺舟加紧筹备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时任甘肃省主要领导到敦煌视察后,当众批评了他,让他觉得受到当头痛击。于是他又故态复萌,想到下海经商,准备办完文博会就申请调回兰州,办病退。自认为仕途无望的他自此开始疯狂敛财,以前不收的钱收了,过去不拿的钱也拿了,彻底"破罐子破摔",他的巨额贿赂近一半都是在此后收受的。
詹顺舟何以对经商念念不忘?其背后也有两段经历。
16 岁那年,考上重点中学的詹顺舟迫于家中经济困窘,弃学经商,开始贩虾卖鱼,当时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挣大钱,买条动力船在长江上跑运输,当"船老大"。没想到刚攒了两万多元,贩运一批甲鱼到外省时就惨遭打劫。"经商梦"破灭的他只好投奔远房亲戚,寄人篱下,读高中考大学。
1994 年,在省经协办下属公司兼任董事长的詹顺舟,给单位创造了不错的效益,省经协办一次性奖给詹顺舟 6。6 万元,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对两段经商经历念念不忘、自视有经商头脑的詹顺舟,长期在为官从政和下海经商之间摇摆不定,面对一次升迁未能如愿和省领导个人一句批评便意志消沉,抛初心、弃使命,利用手中权力敛财,为经商当老板做准备,毫无政治定力、政治立场可言。
詹顺舟自我剖析道:"青少年时期经历的磨难,造就了我危机心理重,凡事决策前都要做最坏的打算;两段经商的经历,在我此后仕途不顺或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下海经商的念头就会占上风。"
詹顺舟收受的贿赂中,很大一部分是帮老板赚钱分得的"利润"。他坦言:"帮老板赚钱让我有一种成就感,自己没当成老板么,人啊,有时候把理想变成现实,就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为了满足这种"成就感",詹顺舟把商品交换原则带入党内政治生活,把手中的权力当成疯狂敛财的工具,奉行"办事就收钱,收钱就办事"的原则。
当官发财,应为两道。这是党员领导干部应遵守的最起码的政治规矩。詹顺舟既想当官,靠组织给予的发展平台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在遇到挫折时,又开始利用手中的权力敛财,为下海经商铺路打基础,企图名利双收,不劳而获。正是政治上的投机和经济上的贪婪,驱使着他一步一步偏离正道,走向深渊。